六零重组家庭_第91章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1章[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sbiquge.la最快更新!无广告!

怕二老夜里解手不方便,苏梅给屋里备了个竹桶。为了放东西方便,又在床前摆了个箱子。



苏梅提了暖瓶、茶杯、红糖、麦乳精,还有半包奶粉放在箱上,叮嘱道:“别舍不得,家里有多,夜里渴了饿了,看喜欢哪样冲一杯喝。”



“好,”苏老娘拍拍她的手,笑道,“娘跟爹记下了,别忙活了,你也赶紧去睡吧。明早别起这么早,娘做饭。”



“嗯。”苏梅把拉灯泡的绳子系在箱子的锁扣上,又查看了一遍,才退出来关上门。



她想的很好,不管苏老爹说的原主托梦是不是真的,她都已经占了这具身体,苏家这对爹娘都是她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也别纠结什么了,人家闺女怎么当的,她照着来就是了。



“小梅,”赵恪过来牵起她的手向屋内走道,“休息了。”



苏梅脚下一顿,站在了原地。



赵恪回头看她。



“我、我有些紧张。”苏梅诚实道。



赵恪轻笑一声,抬手揉了揉她的头:“别怕,咱们有一辈子时间呢,慢慢来,不急。”



这话说的,好像她很着急似的。



苏梅脸一热,甩开他的手急急进了屋。



屋内小黑蛋和小瑜儿已经睡熟了。



苏梅双脚一蹭脱了鞋,越过中间的两人睡到了床里。



赵恪进来没说啥,拉灭电灯,脱下外衣、长裤掀被上了床。



苏梅垂放在身侧的手紧了紧,没敢吭声没敢动,半晌听着床外的赵恪睡熟了,方才小心翼翼地坐起来,脱了外衣穿着宽大的背心短裤重新躺下。



赵恪勾了勾唇,待她睡熟了,把两小只悄悄地移到床里,将人轻轻地拥在怀里,方满足地喟叹一声,沉沉睡了。



苏梅:“……”



明明该紧张不适的,可这一夜,苏梅睡得却是无比安心踏实,连赵恪和小黑蛋、小瑜儿什么时候起来的都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



“小梅,”苏老爹正在院里整理菜地,转头瞅见闺女起来了,笑道,“饭在炉上温着呢,赶紧吃,这都**点了别伤着胃。”



“**点了!”苏梅回头看了眼墙上的钟,可不,都已经八点半了。



“爹,”苏梅拿了口杯牙刷刷牙,口里含糊道,“我娘他们呢?”



“你娘听几个孩子说,对门人家老太太天天给他们免费上课,一吃完饭就拿了捆菜干、半斤荞麦面、一斤红薯干带着孩子们过去了。”苏老爹放下铁锨,洗了洗手,给她盛饭道,“你三哥在院外拔草。”



苏梅放下口杯,洗了把脸,端起粥喝了几口,拿起个窝窝夹了筷子土豆丝吃,“拔草?”



“我看你秧的菜苗院里种不完,就让他过去把那片地儿开出来种。”苏老爹说着,指了指院子东边。



哪儿无宅子,是一片碎石荒草地,不肥,碎石还难处理,所以苏梅从来就没想过打那边的主意。



“爹,那边别开了,不好种,”苏梅吃完一个窝头,又拿起一个道,“部队有给军嫂们分地,先前他们顾忌着我的身体,就把我的那份取消了。有折腾那片地的功夫,还不如我在山下种一亩呢。”



“有分地啊,那得要,你不能种不要紧,每年收种我让你几个哥哥过来帮忙。”



苏梅“噗嗤”一声乐了,“爹,你算过没,几亩地的收成有没有车费贵。”



“车费……是不便宜,”苏老爹拿着烟袋无意识地摸了摸,一时有些犹豫,既不舍得那几亩地,也不舍得让闺女受累,“那要不,要个半亩,种个瓜菜,怎么也能抵两三个月的粮啊?”



一句瓜菜抵粮,让苏梅不由地想到了七月份的人民公社、公共食堂,还有三年灾荒。



“怎么了?”苏老爹看苏梅面上有些怔忪,便关切道,“是不想种吗?”



“不是,”苏梅咽下嘴里的食物,面色有些凝重道,“爹,我大学时读民生往事……”



“小丫还读大学了!”苏老爹乐道,“哈哈……没想到啊,咱家还出了个大学生。”



苏梅:“……”



“爹,末世前,我们那儿大学生太普遍了,比现在的小学毕业生还多。”



“这么厉害啊!”



“嗯,”苏梅点头,“国家富裕了,教育就跟着普及了。爹,民生往事里有一段对近几年的描述。”



“哦,怎么说?”



“说今年七月全国开始办人民公社,推广公共食堂,十月份往后两年还虚报了粮食产量。”



“什么是人民公社?”



当年苏梅也只是好奇看了一下,时间过去这么久了,有些地方她记得也不是太清楚,遂略有些含糊道:“好像是把家里的土地、粮食、农具、生畜等生产资料,以及一切财产都无偿收归公社所有,大伙儿一起干活一起吃饭,公社统一负责每年的生产盈亏。”



“现在村里生产实行的是互助,大伙儿也是一起上工,”苏老爹敲了敲烟袋,“只是土地还是大家的,土地上收获的粮食,谁家的还算谁的。这交上土地,一起种一起吃,也不是不好,就是干得多了干得少了,还都吃一样的饭,分一样的钱,时间长了怕是要出事。”



苏梅:“这个后来好像推行了工分制。”



苏老爹立马来了精神:“工分制怎么说?”



“我不太记得了,不过我想应该是这样的,咱在村里挑一个最能干的人,按他一天的劳动量定一个标准,如果他干满一天是10分,那就看他这一天看了多少活,其他人比着他来递减,干的有他的一半就给五分,五分之一就给两分。如此到了年底或是秋收结束以后,就把所有社员的分数总值加在一起,用生产队的总收入一除,就是一个工分的价值了。”



“若是算出来,一个分值一毛钱,三哥要是干的有700个工分,那就是70块钱了,这70块价可以按市价跟队里换粮,也可以领出来花用。”



“这个不错。”苏老爹抚掌赞道。



“爹,公社最开始好像没有这样做的。”



苏老爹沉默了一瞬,转而又问:“你方才说公共食堂?”



“公共食堂就是吃饭不要钱,爹你想一下,挨家挨户收上来的就那么多粮食,一旦吃饭不要钱,大家都敞开了肚子吃,结果会怎么样?”



苏老爹:“咱家壮劳力比较多,再加上建业每月给家里的五块钱补贴,算是村里最富裕的人家了,就这也从来不敢敞开肚皮吃饭。小丫,虚报产量在这之后对吗?”



“嗯,”苏梅道,“今年十月份上面跟各县委开会,问了句,‘今年种麦和去年有什么不同?’然后各个县委就开始虚报产量,亩产千斤、万斤都出来了。”



苏老爹种了一辈子地,一听这话,就知道要遭。



苏梅:“从59年到61年,书上称这三年为灾荒年。”



苏老爹听得浑身直冒冷汗,当年大儿媳那可是地主大户人家教养出来的闺女,就因为42年的土改,一家人死的死、逃的逃,当年捡到她时,那饿的哟皮包骨,养了一个多月才不那么吓人。



“小梅,先不管那些,部队分的地咱得要,你不能干,爹就把你三哥给你留下。”



“爹,”苏梅起身收了碗筷道,“他又不是军人,部队哪会让他留下啊。”



“这……”苏老爹思索了一下,拍板决定道,“爹找赵恪想办法。”



苏梅直觉方才的话说早了,应该等他们走时在说,现在说了,这几日老爷子怕是心里不好受,待着都不安生。



然而苏梅想的还是简单,中午她就晚下工了一会儿,苏老爹扯着赵恪就领了十亩地回来。



3亩水田,4亩红薯,2亩土豆,一亩大豆。



苏梅瞅了瞅自己的胳膊:“我能种完吗?”



“不用你,”苏老爹笑道,“赵恪说给你三哥在镇上找个临时工,收种让他请假过来。”



苏梅转头看向苏老三:“三哥,你同意啦?”



“嗯,”苏老三特别开心,“小妹,以后我就可以护着你了。”



“那三嫂和孩子咋办?”



“赵恪说,让我送爹娘回去的时候一起接过来。”



苏梅四下看了圈:“他人呢?”



“在厨房帮咱娘烧锅呢。”



苏梅转身奔到厨房,饭已经做好了,赵恪正在给苏老娘递碗盛饭。



“赵恪,”苏梅也没有避讳苏老娘,“你给我三哥在镇上找的什么临时工?”



“还没找呢。”



苏梅一愣,转而便道:“那就别找了,让三哥跟爹娘一块儿回吧。十亩地都已经种上了,也就收割、挖红薯土豆的时候麻烦些,只要不是担稻子、挑红薯土豆,我应该能做得来。”



第91章[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