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_第六十六章 洪武朝的转折点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六章 洪武朝的转折点[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sbiquge.la最快更新!无广告!

如今大明的问题真的很严重。



就内政这一块,基本上就是在内斗。



洪武三年了。



三年下来,朱元璋忽然发现,好像唯一办了点正事的,似乎只有李可。



反观不管是李善长,还是杨宪,都在争权夺利。



当然!



李善长其实也还是做了一点事的,比如说各项制度、礼仪的制定。



然而没用。



很多人都说他内心猜忌,不能做到完全公正。



意思就是什么?



就是作为跟他一起打天下的淮西勋贵,李善长容不得浙东那些士人,比如说刘基,比如说杨宪。



杨宪如今虽然因为放肆为奸事而被杀了。



但这并不代表李善长就是一个好人。



只是如今的李善长问题还没那么严重,还没到需要杀的时候。



可若是接下来继续长此以往,那大明的朝堂就会好起来?



很显然!



并不会!



别的朝代开国后,开国之君往往都不太需要担心文官不够用的问题,而且有大把人都想要来当官。



唯独他大明,一上来就急缺文臣。



而且就在前不久,又有一个人跑了。



这个人名叫高启,跟李可差不多是同一时间进的翰林院,只不过李可是典籍,而对方是翰林院的编修。



这两年他看高启干得挺不错的,同时还兼任了一段时间的给诸王教授学业的职务,结果当他表示,接下来,想要擢升对方为户部右侍郎时,对方却以自己年少未习理财,然后辞官了。



那朱元璋还能怎么做?



当然是给对方两个问题。



“怎么?是朕钱给少了?”



“还是你在朕这里干,觉得受委屈了?”



可对方都摇头,反正……也不知道对方到底是怎么想的。



对方就说自己不太适合这官场,只想回去隐居。



要知道……



这高启可是浙东一带十分有名的文人,对方的号召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这两年在对方的号召之下,还真来了好几个,是足以与刘基、宋濂并称的文人。



“李可!你说说,这是为何?”



李可对这高启有一点印象,不过其实也谈不上有多熟悉。



闻言,也只能是回道:“陛下,这臣哪知道,臣跟对方又不熟。”



朱元璋便道:“你此前不是说的自己很懂这个?”



真想打李可一顿!



李可回道:“这高启,我在翰林院时,确实是有过一面之缘,只是……这不同的人的情况,也不同啊。谁知道对方是因为什么事而受了委屈?除非……去亲自问问对方。不过我跟他不熟,我去问,对方估计也不会把真话说给我听。”



然后李可就看向了朱元璋。



朱元璋想了想,尔后道:“朕不管!此事得你来负责!”



李可还不知道日后这高启有可能被朱元璋给腰斩呢。



接下来还是拒绝道:“我这银行、专利局的事还有很多细节没有打理好,目前还脱不开身。”



朱元璋回道:“到底是你的银行、专利局重要,还是为国招贤纳士重要?”



李可只好道:“银行跟专利局都不是臣的,是陛下跟大明百姓的,可问题是……难道我去问了,对方就会说?”



别的人,朱元璋不太肯定,但李可,朱元璋感觉能成。



因为这小子身上有着一种很特殊的魅力。



“谁让你此前说得那么头头是道,你不去,谁去?难道还让朕亲自去?”



李可回道:“这大冬天的!”



接下来朱元璋也是用白眼看着他,李可只好道:“他老家哪的?别几百上千里那么远。”



当得知就在苏州,也不远,就四百里地。



李可也是哎了一声,“我才刚回来。”



干脆,接下来也是向朱元璋讨要一点赏赐。



第六十六章 洪武朝的转折点[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