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黄金时代_第115章 一夜成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5章 一夜成名[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sbiquge.la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么多?”



“谁知道你们干什么了,慢慢拆吧!”



传达室的大爷哼了一声,把大包拆开,他的职责之一就是分拣邮件,然后在小黑板上写“xxx有信,xxx有包裹!”



“龚雪的!”



“又是龚雪的!”



“嘿,怎么还是龚雪的?”



大爷拣出来一百多封,都是给她的,寄信人有同城的,有郊县的,还有唐山那边的……大爷是见过世面的,拿过小黑板,刷刷刷一挥而就:



“龚雪有一包信!”



然后戳在了传达室外头。



大门口每天人来人往,流量巨大,都瞧见小黑板了,反应不一。



张金玲:“好!”



刘小庆:“哼!”



李秀明直接翻了个白眼。



蔡明:“哟,天下大乱啦!”



汪洋也瞧见了,没什么表示,溜溜达达进了办公室,才叫来一个人,吩咐道:“龚雪不在厂里,你把那些信保管起来,挑几封给剧组寄去,让她写封公开信发在《大众电影》上,也算对观众朋友有个回应。”



“好!”



汪洋心里高兴,觉着自己就是伯乐,点尽天下英才。



自1977年北影厂恢复生产,最红的作品是《小》,捧出了陈冲、刘小庆、唐国樯三巨头。但即便是《小》,其热度也比不上今日的《庐山恋》。



他知道中影火急火燎的在加印拷贝,总数竟然达到了380个!



汪洋是第一个在制片厂搞“金”概念的厂长,自己未必知道,但他的行为其实就是在打造明星。明星对于一部电影有多重要,不必多言。



但还是那句话,他有局限性,把金捧出来了,下一步怎么做,那就不清楚了。



…………



去年七月份,邓公发表了著名的黄山讲话:“黄山是你们发财的地方,省里要有个规划,外国人到中国旅游,有时钱少了还不满意。你们要很好地创造条件,把交通、住宿、设备搞好。”



史称:中国旅游改革开放宣言!



从此拉开了旅游产业的大幕,最早都是想赚外汇的,接待外国人和华侨,对国内游客的方针是三不原则:不提倡、不宣传、不反对!



就是原则上不行,但你们要是来了,也让你们玩。



庐山。



今年刚建好的售票处,一位工作人员百无聊赖的打着呵欠,窗口贴着:票价五角!



后来就涨到160元了。



“滴滴!”



忽然汽车声响,一辆小客车迎面开了过来,停下,车门一开,呼啦啦下来一车面包人。



售票员向那边望,那边也向这边望,双方都很紧张。



那帮人似乎在商讨什么,派了两个家伙上前,不确定的询问:“你好同志,请问接待旅游么?”



“你们是干什么的?”



“这是我们的证件……我们是南昌的,过来搞个技术交流活动,想着顺便来庐山看看,你们接待么?”



“接待,买票就行。”



“那山上有食宿么?”



“呃,有!”



“行,那来20张票!”



售票员咧了咧嘴,20张票,大买卖啊!



那帮人拿了票,一个个兴高采烈的,夹杂着“一定去枕流石”“背英语那个小树林在哪儿啊”“能不能住庐山宾馆啊”之类听不懂的话。



庐山一直是高级干部疗养的地方,不对外开放,别说外省,江西几千万父老也没多少人来过的。



一帮人开开心心,满怀期待的进去了。



没错,国内旅游不做宣传,但偏偏出了《庐山恋》这么一部电影,比任何宣传都管用——用后世网络话讲,这叫泼天的富贵。



(本章完)



第115章 一夜成名[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