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不殆录_第127章 其次伐交之说战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7章 其次伐交之说战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sbiquge.la最快更新!无广告!

使团抵达邺城已有数日,还是没有得蒙觐见。



因为齐主去了晋阳。



采用近似两都制的北齐,至尊常年往来于晋阳与邺城之间,所居的时间几乎各占一半。



晋阳设并州尚书省,简称并省,同样设有录尚书事、尚书令、左右仆射及各部尚书,主持并州及其周围地区的事务,权责与京师同一职位相当而班次略低。



所以当齐主驻跸晋阳时,邺城尚书省的职权就会被一定程度上替代。



并省的录尚书事及尚书令多由宗室或亲信重臣出任,说明此处才是北齐的根基所在。



如今的并省尚书令是武卫将军高阿那肱,素以谄佞为太上皇帝高湛与和士开所厚待,加之久在东宫侍奉高纬,由是有宠,封淮阴王。



也就难怪徐之才酸溜溜地抱怨,他这个邺城尚书令为何没有人奉承了。



更重要的是,晋阳不仅分去了半数政治职能,更是北齐的军事中心,并州军的战力远非邺城所能比拟。



祖珽、崔季舒等河北高门,每当齐主去往晋阳,就好像丈夫出门被抛弃的怨妇啊。



侯胜北有了这种很不严肃的想法。



傅縡不像他那么还有心情胡思乱想,一直见不到齐主,身为主使有些焦虑。



对此鸿胪寺的回答是,只要等到翌年正月之前,陛下一定会返回。



因为圆丘、太庙等祭祀建筑在邺城搬不走呢。



每年的元会和祭祀天地等活动还是得在邺城举行,给足了河北大姓们面子。



除了文宣帝高洋,北齐的几位至尊都在晋阳即位,再跑回到邺城召开朝会,接见文武百官。



而且他们驾崩于晋阳,梓宫也还得千里迢迢运回邺城安葬。



侯胜北觉得北齐的至尊要两头跑,也挺辛苦的。



晋阳和邺城相隔六百余里,正常行军须十五日,轻骑倍道兼行,三日可至。



-----------------



既然齐主不在,就有了大把的自由时间。



时隔数月,侯胜北再次见到了高长恭。



当面细看,他发现兰陵王没有了前回击鼓奏乐的豪气,神色间郁郁寡欢。



侯胜北慰问道:“可是因为段忠武公亡故,失去国之柱石之故?”



高长恭摇头,似乎另有隐情。



气氛沉郁,侯胜北只好寻找话题,询问此前北齐为何会拒绝联合伐周。



“和士开觉得可行,力推此事。”



“赵司空持重,认为一旦结盟起兵,就不是我朝一家之事,不能想战就战,欲收则收。”



“段丞相说本是周齐两国之间的纷争,何必让南朝搅和进来,从中得利。”



高长恭说到这里,看了侯胜北一眼,还是直言相告。



“斛律丞相则说,南人软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何必与之联合,掣肘自家将帅用兵。”



“梁王萧庄和会稽郡公王琳更是激烈反对。声言我主曾经允诺助其复国,如今时机不到,不予实施也就罢了,竟要与贵国结盟联手,真是岂有此理。”



“萧庄更言如果此议通过,他就以死明志。”



“其他大臣多是觉得名为联合,实际还是各自作战,于我朝无甚裨益,虚承其名。于是朝议弗许。”



侯胜北听完心想,这些人站在各自立场,说得都对。



只是陈顼早已下定了北伐的决心。



不是攻周,就是攻齐。



你们不要错失了最后的机会啊。



……



侯胜北接着恭喜兰陵王,宜阳汾北之战凯旋归来。



他看到了城中悬挂招展,写着得胜消息的露布。



照理说打赢了一场大战,本该喜悦才是,高长恭还是提不起精神。



侯胜北问起战事经过,高长恭命人摆上酒水,慢慢述说了起来。



武人说起自己经历的胜仗,通常都是带着一份得意。



侯胜北却觉得兰陵王把自我沉浸到战事之中,更像是为了逃避现实。



过去之事、眼下之事,未来之事,他都不想面对。



-----------------



三月,北周齐国公宇文宪率两万人渡过大河,龙门戍守将王康德不敢战,弃城夜遁。



然而宇文宪却放弃了龙门戍,撤回到大河西岸。



他掘开汾水河道,使汾河从龙门戍的南面流过,做出隔河对峙的姿态。



龙门戍失而复得,北齐方面以为宇文宪顾虑斛律光来援,放弃了进攻东岸的打算。



于是放松了戒备。



不料先取后还,汾河改道,都是宇文宪施展的计谋。



趁着北齐军懈怠,宇文宪果断再次渡河。



两天之内重拔临秦、统戎、威远、伏龙四城。



又攻克张壁,缴获大批军粮器械,拆毁了搭建的城垒。



斛律光在华谷被韦孝宽牵制,不及相救,宇文宪乘势向北,攻下了姚襄城。(注1)



姚襄城一次易手。



“不愧是宇文泰之子,用兵果然厉害。”



高长恭毫不吝惜对敌将的赞赏。



侯胜北也跟着赞叹,宇文宪比自己还小四五岁,高长恭看起来和自己年纪相当。



北朝的青壮年世代的将领都开始独当一面了啊。



南朝同年龄的将领却还不过是偏裨之任。



这个差距,什么时候才能弥补呢。



……



段韶于此时率兵赶到。



柏谷城位于两国边境,吕梁山的最南端。



斩山为城。



即沿着如被刀劈斩过的悬崖,砌起城墙。



这是一座石城,比夯土的城墙更为牢固。



崖壁加上城墙,怕不有五六丈之高。



见地势险要,石城千仞,诸将不愿攻打。



侯胜北算得久经战阵,不过没有打过这种山城,之前安蜀城还是靠攻心战拿下的。



当即饶有兴致地问是怎么攻取的。



高长恭感叹道,还是段韶这样的老将眼光毒辣。



段韶来到阵前,绕着城走了一圈,就发现了破绽。



他鼓励众将道:“汾北、河东,势为国家之有,若不去柏谷,事同痼疾。计彼援兵,会在南道,今断其要路,救不能来。”



段韶说出了破城的关键:“此城势虽高,其中甚狭,火弩射之,一旦可尽。”



北齐军鸣鼓进攻,火箭火弩纷纷射向柏谷城。



虽然烧不着石城,却把城内的人心焚尽了。



侯胜北可以想像那时的景象。



面临从天而降的火矢,守军无处可躲。



就算没有射死射伤多少,掉落在地、插在墙上继续燃烧的箭矢,可比普通的箭矢威胁大多了。



山上取水不易,能保持饮用已经不错了,哪里来的清水灭火?



当毫不间断的火矢覆盖了大半个城内的时候,守军的意志崩溃了。



北周仪同薛敬礼被俘,斩获首级俘虏甚多。



段韶置戍之后还师。(注2)



……



在段韶攻打柏谷城的时候,宇文宪留大将军辛威,和韦孝宽一同牵制斛律光,自率主力北上救援汾州。



斛律光见北周军主力北去,继续扼守汾北通道已然失去意义,遂率部撤回晋州平阳郡。



辛威和韦孝宽从勋州衔尾追击,由于兵力有限,未能起到迟滞效果。



斛律光得到补充修整后,率步骑五万再次发兵,出平阳道。



一举夺回姚襄、白亭两個被攻克的城戍,俘虏城主、仪同、大都督九人,士卒数千人。



姚襄城再度易手。



……



四月,北周再次来犯。



第127章 其次伐交之说战事[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