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_第一百十四章 节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十四章 节日[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sbiquge.la最快更新!无广告!

有人觉得平城苦,有人却觉得这是好地方,比如卢龙镇将段文鸯。



卢龙镇那地方山势连绵,虽然可以放牧,但平地真的太少了。



仅有的一点,多位于河谷两旁,且非常细碎,加起来也没多大,往往被已经习惯耕牧并举的氏族头人们争抢,甚至为此死过人。



前阵子,幽州刺史袁冲差人至军中相询,问他愿不愿意把部落迁到平城附近。



他甚至没怎么问官职提升的事情,只问了一句:平地多不多?



得知平地很多后,便答应了一半。



在得知还能给个宁远将军(从四品),且在单于幕府挂个督护的职务后,完全答应了。



时已九月下旬,整个部落一万七千余人抵达了旋鸿池。



此池东西二里、南北四里,介于东木根山与平城之间,实为联络两地的要道——位于今大同正北、丰镇市东偏北的黑土台乡忻州营一带,清朝中期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而消失。



段文鸯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平地真的很广阔,完全可以种植耐寒的粟、穄。被称为旋鸿池的巨沼周边有两三条河流,水草丰美,放牧也很不错。



离此正北百余里外,还有一个更大的湖泊乞伏袁池(今黄旗海),方五十余里,比旋鸿池大多了。



可惜那地方被拓跋翳槐帐下的纥骨部占据了。



段文鸯与他们打过仗,有几分战力,其他人怕,他却不怕。只要梁王下令,现在就可以冲到乞伏袁池去,把纥骨部给冲了。



九月二十八日,段文鸯留部众于旋鸿池,自领百余亲随南下平城,领取官印、仪仗。



入城之前,他看到了一座宅院前挤满了人。



门前有一拴马石柱,上头似乎还有字,段文鸯下马看了眼,乃“丘不与易”四字。



啥意思?字都认识,不懂含义啊。



“此为何地?”他揪住一人,用晋语问道。



那人听不懂。



段文鸯又换鲜卑语,对方这才明白,道:“幕府诸葛从事开私学授徒。”



“那你可知这四字何意?”段文鸯又问道。



那人像看傻子一样看向段文鸯,道:“我连晋语都不懂,你还问我?”



段文鸯一把将他推出去好几步。



此人大怒,但看到段某雄壮威武的气度时,怕了,低声骂了两句,溜了。



“还不如刘灵!”段文鸯冷哼一声。



到目前为止,梁王帐下只有金正、刘灵二人给他留下过深刻的印象,确实勇猛,力气也非常大,摧锋破锐,勇不可当。



“丘不与易……”段文鸯仔细看着这四个字,看到最后,也没悟出什么来,反倒是本来认识的四个字也不认识了,更觉头晕眼花,烦躁无比。



“‘丘不与易’是一种态度。”有人在一旁说道。



段文鸯回首看了下,问道:“汝何人?”



“一介商贾罢了。”此人笑道:“诸葛从事曾言汉贵经术,以儒为弊。曹魏正始以来,世尚老庄。殆至国朝,竟以裸裎为高……”



“噗!”段文鸯一个没忍住,笑得口水都喷出去了。



这话真尖酸刻薄!



他虽然仰慕中原文化,但也看不惯很多士人的做派,感觉他们太疯了一点,不像正经人。



商贾待他笑完,继续说道:“诸葛从事美风姿,尚清谈,但多与人辩论经学,造诣颇深。其言‘丘不与易’,便是表示自己不愿和一些人同流合污。”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



诸葛显知道玄学非常受人追捧,乃“大道”,他表示我不反对,但就不参与了。



“此学教何书?”段文鸯问道。



“听闻主教《国语》、《公羊》、《谷梁》,兼习《老》、《易》。”商贾回道。



段文鸯一听,有点心动,遂道:“什么人都收吗?”



商贾看了他一眼,道:“先得识字才行。若不识字,自去蒙学可也。”



“也对。”段文鸯笑了笑。



他几个儿女倒是识字的,或许可以送过来学一学。



就是不知道人家收不收,实在不行,给诸葛从事送五百头羊,不信他不肯。



想到此处,不由得看了眼这个小庄园。



似乎,许多平城贵人都送子弟过来了啊。



他听闻慕容廆在辽东就很重视这个,让中原士人开馆授徒,强迫部落贵人派子侄进学,甚至慕容廆本人都经常旁听,故学风大盛。



第一百十四章 节日[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