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_第八十六章 伏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六章 伏发[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sbiquge.la最快更新!无广告!

进入四月下旬后,东边的战报一封接一封传来。



和去年一样,广宁王氏与贼人交战不利。



长孙部完全退进了常山。



独孤部则奔平舒。



陈有根遣易京镇将兰武与之交战,亦败。



邵勋听了陈有根的设想,没有干涉。



中路、西路亦按兵不动。



四月最后一天,他继续坐在庄园内批阅公函,顺便接见了吏部尚书梁芬介绍的太医令皇甫方回。



皇甫氏、梁氏,基本都有点沾亲带故的关系。



梁柳是皇甫方回之父皇甫谧的从姑之子。



梁芬之妻亦出身皇甫氏。



这两家的关系着实分不开。



皇甫方回是从荆州回来的,听闻邵勋编纂《风土病》一书后,欣然就任太医令,并把自己发现的一些病收录了进去。



邵勋粗粗翻了翻,发现皇甫方回已经单列了个荆州目,目下记载的第一条就是“水蛊病。”



仔细阅读一番症状后,这不就是血吸虫病么!



皇甫方回认为水中有“蛊虫”,进入人体后大量繁衍,“虫食五脏”,以致患病之人骨瘦如柴、腹胀大肚。



他甚至还猜测曹操有次南征军中大疫,就是因为水蛊病。



写得还挺细的!



邵勋对别的病不是特别清楚,但血吸虫病太了解了,毕竟后世曾经大力宣传过。



他想了想,这病此时能治吗?很悲哀,不能。



能防吗?也很难,只能说聊胜于无吧。



送走皇甫方回前,他在一张纸上画了个湖北钉螺,嘱咐灭杀此物——实际上他只是求个心安罢了,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但此举一点作用都没有吗?也未必。



让人们认识到中间宿主也是有价值的,兴许有的人就躲过了,只可惜天下大部分人估计不相信他,认为他瞎扯淡呢。



皇甫方回回去撰写“并州目”下的风土病了,邵勋则继续批阅。



少府监庾敳汇报了配合雕版印刷的墨水的进度:很遗憾,进展有限。



邵勋没办法,因为他也不知道配方。



这种古代技术革新,有的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才有成果。



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表示上级重视,也只是缩短了这个过程,真要有成果,还需要一点运气,因为这就是个试错的过程。



症结就在墨水上,继续搞吧。



第三份是广成泽送来的。



他们培育出了一种挽马,力气大,脾气温顺,说可以尝试马耕。



这让邵勋沉默了很久。



其实,庄园制经济是比较适合马耕的,但小农经济不太行。



他记得后世东北地区曾存在大量马耕现象。



简单来说,就北方而言,马耕速度快,在单位时间内(比如抢农时的时候)可犁完更多的地,但耕得浅。



牛耕速度慢,在单位时间内犁得少,但耕得深。



人少地多的情况下,可大面积粗放式种植,广种薄收,比精耕细作收益大,适用马耕。



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必须要精耕细作,适用牛耕。



马耕追求的是人均产值,亩产低。



牛耕追求的是亩产,人均产值低。



要不要尝试一下呢?邵勋举棋不定,最终还是决定搞个试点。



******



批阅完公函后,他就静等东边的消息了。



与此同时,他发布了第一条命令,董武率“瞎巴”三千人北上,进入新兴。



代郡那边,陈有根其实没法控制敌人从哪个方向过来。事实上他洒了好几道网,最终收网之处出于他意料。



五月初十,祁夷水河谷之中分外宁静。



陈有根最后一次登上高坡,探查地形。



平舒县城远远矗立在北方。



自城向南数里,泉水众多,小溪纵横,最终汇流入祁夷水之内。



溪流多南北走向,有的还绕城而过,五月之时,溪水大涨,流淌不休。偶有浅滩点缀其间,可供人马涉渡。



落雁军副督到训率六百步卒屯于最东边一条溪流后的树林内,静静等待。



在他们身后二三里外,还有卫氏的步骑兵三千余人。



前方东南数里外的一道丘陵后,落雁军主力骑军正在休整。



正北方的城池内,满满当当的骑兵几乎充塞了大街小巷,这是刘曷柱带过来的一千五百骑——没办法,城池不大,用尽了一切办法,也只能塞进这么多人马。



另外一千五百骑则屯于东北方的一处林间。



简单来说,陈有根打算把敌人吸引到这个预设战场,然后正面堵截,左右伏发,一举歼灭这股敌军,提振一下士气。



这个计划唯一的难点是正面能否顶住。



这个时候,陈有根分外希望幽州突骑督在此,只可惜梁王把他们调到了弘农,且随时援应河东,短时间内不可能过来了。



沉闷的马蹄声在东方响起。



陈有根精神一震,脸上浮起了病态的潮红。



第八十六章 伏发[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