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_第四十六章 奔忙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奔忙[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sbiquge.la最快更新!无广告!

高阳今年的夏粮收获不咋样。



原因很多。



其一是去年的水灾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收成。



其二是缺乏充足的农具、耕牛。



其三是会种小麦的人少,骤然改种冬小麦,问题多多。



这不是穿越者轻飘飘一句“教”就能完成的。



谁来教?



他教得怎么样?



需要多少人教?有没有这么多人来教?



他说的话别人听得懂、愿意听吗?



高阳人抵触怎么办?



对小麦的印象不好,不愿意种怎么办?



教的人不用心,学的人太笨怎么办?



太多问题了,注定只能是一锅夹生饭,一切都需要时间来慢慢消化。



而夏粮收成低,本来还有一个补救办法,那就是六月种杂粮,这个很多人都会,不太需要教,无奈被大水毁了。



所以,高阳百姓今年明明收获了一季粮食,却很难活到年底,更别说明年青黄不接时怎么办了。故去年刚刚安顿下来的人,又蠢蠢欲动,想要带着仅有的粮食,或下河南乞讨,或东奔幽州乃至慕容鲜卑。



“总算把他们摁住了。”



八月下旬之后,雨水渐少,到九月初时,终于停歇了下来,邵勋暗松一口气,然后带着高阳百姓播种第二季冬小麦——今年应该会比去年好一些……吧?



毛邦换了一身粗布麻服,腿上满是泥泞。



师徒二人站在滱水边,看着夕阳下仍在劳作的百姓。



忙完秋播后,他们还会种一些芜菁。无需花多大力气,随缘种就是了。



冬天饿极了的时候,摘一点出来吃,或许能救命。



高阳四县还剩七千多户、三万口人,一家赈济了四十斛粮食,算上他们自己的余粮,混点野菜、草根,大概能勉强撑到正月。



秋天新种下的粮食要到明年五月,中间还有四个月的时间怎么撑过去,就要靠他们自己想办法了。



芜菁能解决一部分缺口,开春后或许有野菜、果蔬,也能解决一部分,但还差了不少。或许,还是要从本就不够吃的粮食里面再挤一点,留待五月麦收之前那段最难熬的时间。



生活,本就如此艰难。



天边最后一丝亮光将落未落之时,百姓们饿得头晕眼花,差不多也收工了。



“扑通!”前方突然跪下数人,一老翁、俩年轻小夫妻外加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



“这是……”邵勋有些惊讶。



亲军督黄正上前,一把将人拉起,稍稍向后推了推。



“大王。”老翁颤声说道:“小儿年且十五,也该跟随大王出征了,以报王活命之恩德。”



邵勋先是有些惊讶,继而沉默了。



报恩或许有,但也有其他因素,比如减少一张吃饭的嘴。



半大小子,吃倒老子,他们的饭量是非常惊人的。



如果邵勋能收下他,发下来的赈济粮就宽松不少了,虽然仍不够吃,但已可在半饥半饱的状态下,靠树叶、草根、野菜,顶过最难的那一段——如果明年五月能顺利收获冬小麦的话。



老百姓也没有办法。



这不是冷血,而是万般不舍之下,给小儿子一个活命的机会。



只要梁王收下了,难道还真能看着他饿死不成?



而他家里还有大儿子和儿媳,有人养老送终,将来会有孙子延续血脉,这已经是无奈之下的最好办法了。



“罢了,此子我收下了,先当个辅兵吧,以后再授田。”邵勋叹了口气,道。



“大王,收下我儿吧。”前边又有数家人拉着儿子走了过来,基本都是十来岁的年纪,但也有部分二十多岁的。



邵勋朝黄正点了点头,示意他收下,随后便离开了。



******



九月十五日,邵勋抵达了河间,接见了奉召而来的冀州刺史刘畴、都督羊鉴、幽州刺史袁冲、都督卢诜,顺便重新委任了河间郡的官员。



原河间太守赈灾不力。



朝廷从青州调拨了五十万斛粟米至此,竟然不慎被雨淋了一批,发霉变质。



第四十六章 奔忙[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