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_第四十二章 重建(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 重建(上)[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sbiquge.la最快更新!无广告!

鸡鸣三声之后,王沈出了云龙门,带着数十辆马车,又自建春门而出,折而向南,行了七八里外,停在一村落外。



他定定地看了许久,然后拿袖子擦了擦眼泪。



曾几何时,这几个村子都是他的。



那座已被改作武库、斗场、果园的庄子,也是他曾经的庄园。



呜呼哀哉!受贿半辈子,就积攒了这么点家业,突然之间就被夺走了。



说不心痛是假的,但再心痛又有何用?



陵修、郭猗等人口吐怨言,已经被弄死了。



曾经把持宁朔宫的宦官五人组只剩他和宣怀二人还活着了。



他负责采办,宣怀负责洒扫,地位低下。



甚至于,那些因为活不下去或战败被俘入宫为宦者的新人,对他俩似乎也不怎么尊敬,唉。



王氏宗族近百人,更是已被散到平阳诸县,分了田宅,自食其力,与田舍夫无异。



王沈心中痛恨,但又非常惶恐,他现在只有一个执念,找个机会重新再起。



当年能哄得刘聪团团转,现在一定也能哄得邵勋团团转,机会还是存在的。



“王公!”几个正在田间锄草的农人见了,纷纷拜倒在地。



“勿呼‘王公’,我不复为汝主矣。”王沈叹了口气,挥手让他们起来。



农人很快起身,都觉得有些尴尬。



确实,他们已是在册之民了,不再是谁的庄客,方才拜倒只不过是多年习惯。



再者,王公为庄园主人时,对比其他坞堡帅、庄园主,其实还算可以了。



征粮征得轻,出丁出得少,日子过得舒坦。现在他们成了自耕农,负担反而一下子重了起来——非黄头军将士的家庭,两户出一丁,帮着转输粮草至离石,苦也。



王沈与人说话间,底下人已经开始进村,采买各类物资,主要是新鲜果蔬。



老王虽然不太受底下人尊重,但他到底还是有一定权力的,像这种采购,可不是“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那种半抢劫性质的买卖,给得价格还是相对可以的。



像农户家的果蔬、家禽、鸡蛋之类装上车后,也没给那种糊弄性质的钱币,而是东垣县新开炉铸造的“永嘉通宝”。



王沈说到底还是想照顾一下旧人,让他们还念着他的好,说不定将来哪天就发挥作用了呢?



王沈采买的同时,南边又来了一支车队。一打听,原来是下乡征粮的队伍。



车队路过时,王沈瞄了一眼,顿时说不出话来了。



有的车装着新收的麦子,有的车装着去年的粟以及各种杂粮,这搜刮得够彻底,百姓怕是没什么存粮了。



联想到数月前平阳下令百姓减少养蚕,收取桑葚为粮,怕是早就想到过这一天了。



这是行曹操、袁绍旧事啊!



这世道,王沈这种不缺吃食的人都觉得苦了,何况直面税吏的普通百姓?



曹操才死百年,他是什么人,大家或多或少知道一些。



梁王可不能堕落成曹孟德那种残暴之人啊。



“喔喔……”有侍卫提了几只鸡回来,惊醒了遐想中的王沈。



王沈稍稍让开几步,站在路中央。



没过多久,北边又过来一队人。



扛着旗,裹着黄巾,后面跟着几辆马车、驴车。



王沈暗忖,这应该是一幢人了,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多半是居住在附近村落里的黄头军。



果然,每过一村,便有一部分人离队。



待至数十步外时,扛着幢旗的人也离开了。



他们直奔庄园,将车队里的鼓角、甲胄、辎重卸下,一一点验后存入库中,随身武器则允许军士携带回家。



王沈所在的这个村也有兵回来,不过听他们说话,好像死了一个,没能全部回来。



死人的那家就在村头。



妇人牵着两个小孩,肚里还怀着一个,默然听着同袍叙述,说他们与河东的瞎巴、薛氏部曲一起北上,被鲜卑骑兵击退,损失了几百人,其中一人便是这个村的。



妇人脸上没什么表情,好像早就被这个沉重的世道磨去了最后一丝光彩,剩下的只有麻木。



两年内战死了两任丈夫,你让她说啥?



好在袍泽们比较讲义气,说都是从河北大水中一起活下来的人,情分自不一般,以后有啥难处会帮忙。



听到这句话时,妇人脸上才有了那么一丝生气,好像终于活过来了一般,捂着脸哭泣个不停。



怀着孩子,家里还有两个没长大的,若没人帮忙,真的很难——银枪等军有抚恤,黄头军有没有真的很难说。



“走吧,收不到多少了。”王沈见来来回回的宫人、侍卫们始终没能把车装满,叹了口气,说道。



众人听令,驾车离开。



第四十二章 重建(上)[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