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_第九十一章 官僚系统(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官僚系统(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sbiquge.la最快更新!无广告!

毕竟,有些土豪、商人乃至胡人酋帅家庭,可未必读不起书啊。



他们是缺钱吗?不缺!他们缺的是学习的门路。



庾敳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感觉冲击挺大的。



如果真的让商人、土豪子弟也得到了知识,他所看重的门第好像就没那么光耀了。



要知道,商人、土豪、酋帅的人数加起来,可远超大大小小的士族,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去黄女宫看看。”胡毋辅之见庾敳愣住了,哈哈一笑,拉上他,跟着马车往前走。



尚未来得及装修的偏殿内,几名官员坐在那里,带领数十名身穿各色袍服的人奋笔疾书。



看得出来,大部分人都是临时征集的,算是发役的一种,只不过发到读书人身上了。



胡毋辅之在一旁解释道:“梁国草创,明公令设秘书丞、秘书郎、著作郎、校书郎若干,总领秘书局。郎官之外,尚有令史、典书、行书手、楷书手、拓书手、笔匠、纸匠、装潢匠若干,此皆临时征发之吏员,事了即罢。”



“没秘书监?”



“公国怎能有秘书监?子嵩说笑了,秘书丞其实都僭越了。”



庾敳点了点头。



秘书丞、秘书郎、著作郎、校书郎是正儿八经的官员,多半在陈留、颍川、汝南等郡征辟,甚至还可能从洛阳招募了不少人。



郎官下面的吏员,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是他们自己找的。找好之后,报一份名单至吏部曹,便可开始干活了。



庾敳上前几步,看着一名正用较为少见的楷书写字的吏员,问道:“汝名为何?”



楷书手手一抖,纸上出现了一个墨团,顿时有些恼怒,扭头看向庾敳。



庾敳笑了笑,看着纸上的字:“管仲曰‘所谓天,非苍莽之天也。王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倍之则亡。’”



“此乃庾少府。”胡毋辅之在一旁介绍道。



楷书手悚然一惊,立刻恭敬答道:“陈留边承。”



庾敳暗道果然猜对了,竟是快被埋进土里的陈留边氏子弟。



这些人要求低,只要能有机会和官府扯上关系,楷书手都愿意当,还不要钱,管饭就行。



当然,他们这种行为也是有回报的。



名单都报吏部曹了,将来如果有实缺官位,是会优先录用他们的。



“此书抄录完后,藏于馆阁?”庾敳又问道。



“校对完后,梁县、许昌、浚仪各留一份。”有秘书丞走了过来,答道。



“辛苦了。”庾敳说道。



抄书确实辛苦,校对也非常辛苦。



他想起了梁公曾对他提及的“雕版印刷”一事。



少府找人试过了,问题很多。



首先是墨不行。



很多字墨色不够饱满,缺笔少划,字迹不清晰。而不清晰也就算了,有些地方还糊成一团,有些地方则有飞白——即没印出来。



其次是纸不行。



这会用的纸,曰“硬黄纸”、“硬白纸”,突出一个坚硬、厚实、粗松,书写时还能忍受,印刷时就不行了,得改进纸张。



所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得抄书,除非少府或民间匠人弄出绵软、光滑、紧致、坚韧、易吸墨且不太洇墨的新纸。



墨可能也得改进一下。



不过,梁公在与他交谈时,建议哪怕条件不具备,亦可推广雕版印刷。



他认为,即便现在印刷得一塌糊涂,没人喜欢,但民间总会有人去研究改进,不比你少府闭门造车强?少府才几个人?天下又有多少工匠?



庾敳看得出来,梁公是非常重视这件事的,他特别想传播知识,特别想让更多的人学到知识。



“整天想着扩大读书人的数量,增加官僚选材的范围,好掘士人的根!”庾敳悻悻想着。



不过,梁公只要保住庾氏族人的地位,这事倒也不是不可以做。



反正他们家的富贵有了,其他人是死是活,管不了那么多了——不是不想管,实在是不敢,也没必要。



庾敳又看向殿室内沙沙写字的吏员们,多为读过书但门第较低的子弟。



这些人,都是梁国的预备官员啊。



世道变幻,家族浮沉,新旧交替,尽在其中了。



(为免说我有时间写单章,没时间更新,写完提前发了,第二章下午。另,有月票投下呗,谢了。)



第九十一章 官僚系统(下)[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