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_第132章 是何来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2章 是何来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sbiquge.la最快更新!无广告!

“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



曹温正在皱着眉头,很是认真的学习。



曹髦就坐在一旁,笑呵呵的看着他。



当下的启蒙教材有很多,从秦前汉的《三仓篇》,再到《急就篇》,到现在,用于启蒙的教材已经有三十多篇。



曹髦还是比较喜欢《急就篇》的,内容简单,从常见的姓名再到物具,最后再说些小道理。



曹髦还记得魏晋时有个启蒙名篇,但是不知是谁人所作,不过,如今的启蒙教材倒也够用。



曹髦并没有给儿子上太大的压力,很有耐心的教他认字。



曹温的表现不能说太好,却也不算太差。



背诵时很认真,看得出,回到他阿母身边后肯定是复习了功课的。



曹髦还是很重视教育的,不只是对儿子的教育,还有当今的教育事业。



两汉的教育制度曾在后汉时达到了顶峰。



都有太学。



郡有学。



县道邑侯国有校。



乡有庠。



聚有序。



可到了魏晋时期,乡和聚且别提,就是郡学都是空有其表。



教育制度之所以退步这般严重,完全就是因为百姓们的生活太苦了,只有温饱的情况下,才会有人送子嗣去求学。



你连饭菜都吃不饱,还想要去学校?



别说学费了,就是最基础的生活费都支撑不起。



只有百姓的生活质量上去了,教育才能得到普及。



在这个寒门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的年代,只有那些高门子弟才能享受到求学这样的奢华待遇。



在给儿子进行启蒙教育的同时,曹髦也是在思考着该如何推进魏晋的教育事业。



曹髦不求能达到前无古人的地步,好歹要达到后汉那般的情况啊!



时代在进步,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堂堂华夏,怎么能越混越差呢?



完成了今日的教学,曹温站起身来,以对待老师的礼仪来拜谢曹髦。



曹髦顿时哈哈大笑。



“这是谁教你的?”



“是阿母。”



“不错,不错,总算是有点太子的模样了,且回去继续读!明日还要抽查!”



“唯!!”



曹温蹦蹦跳跳的离开了,看着曹温的背影,曹髦再次轻笑了起来。



“这竖子”



张华一直都站在门口,看着愈发有老父亲风范的曹髦,也是笑而不语。



等到太子离开之后,张华方才走到了曹髦的身边,将手里的奏表递给了曹髦。



曹髦翻开了奏表,随意的看了看。



这是关于清河太守的彻查结果。



张华这才开口说道:



“清河太守庾,果然是有在私下里帮助罪人的嫌疑。”



“他通过换人的方式放走了那些主要罪犯,同时帮着他们折算了家产,让他们带着大量的钱财逃亡其余地方,还企图帮着他们伪造户册”



张华又赶忙说道:“虽说有了这些证据,但是庾曾立下不少的功劳,况且也不曾查出他收过这些人的贿赂,他几乎是无偿的帮助这些人,甚至没有索要任何的好处,当我们派遣的官员到达之后,他当即就告知了全部的情况。”



“他说陛下的政策太过酷烈,他不敢违背,只能在私下里用这样的方式来做,哪怕陛下要治其罪,也无怨言”



“哦?这人还挺有道德啊?”



曹髦似是嘲讽般的说道。



自两汉到魏晋,社会道德那是越来越差,当然,堪称是畜生的时代,到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南北朝时代,那更是畜生里的畜生,畜生都不如。



放眼望去,社会道德惨不忍睹,搞得连某位萧菩萨都得天天在国内搞道德教育,希望能将全国的道德水平往上拉一拉。



便是说如今吧,社会道德跟后汉也是没法比,不知是教育的问题,还是门阀的原因,或者是因为什么誓言,像后汉时哪儿哪儿都有的正直忠义之臣,在魏晋是那么的稀缺。



张华皱着眉头,解释道:“陛下,此人在清河郡名望极大况且先前比试,多次名列前茅。”



当今的大魏,制度看起来有些割裂。



很多制度彼此之间的割裂感非常的浓郁。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曹魏最初是一个地方割据军阀,因此很多政策都带着很明显的军事风格,其中很多酷烈的政策用jg主义来形容都不为过。



便说这個由庙堂控制耕地的大型屯田,曹魏的土地制度被不少人认为是后来北魏均田制的一个示范,强行将耕地收回国家,再分配给百姓们去耕作。



第132章 是何来历?[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