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_第11章 威名犹在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章 威名犹在[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sbiquge.la最快更新!无广告!

曹髦也没有继续吓唬面前这位僧人。



他问起了西域的情况。



大魏继承了后汉的大统,也是在西域设立长史府来进行治理。



西域诸国都在长史府的管辖范围内,若是要继承新王,发生了继承上的更迭,都需要跟长史府这里禀告,再经过庙堂的同意。



另外,他们还会前来洛阳进行朝贡,贸易,乃至其余活动。



奈何距离实在是太遥远,况且西域实在庞大,长史府就是再厉害,对地方尤其是民间的了解,大概也比不上竺法护这种四处游历的僧人。



竺法护随即说起了那边的情况。



因为长史府坐镇的缘故,当地诸国还是比较平和的,彼此虽然有着矛盾,但是不敢轻易动兵。



前几年里,因为雍凉常年打仗,导致大量的商队都无法前来中原,这甚至影响到了一些小国的继承权,对西域的很多小国来说,贸易有些时候比耕作都要重要。



若是贸易中断,那国内可能就会出现大乱。



曹髦很是认真的听着对方讲述,从民间风俗,说到耕作情况,又说起商队的路线。



竺法护前往天竺,就是跟着西域的商队一同去的。



曹髦跟着他聊了一个多时辰,方才允许他离开此处。



在对方离开之前,曹髦提醒道:“南边刚刚平定,只怕还有些动乱,阁下还是待在府内更加安全。”



目送对方离开之后,曹髦这才领着众人离开了此处。



坐在马车内,嵇康有些不解的问道:“陛下对此人似乎有些敌意?”



“并非是对他有些敌意,只是怕又引出一个吸血的这些事还是往后再说吧。”



曹髦没有继续说这件事的想法,嵇康也就没有再谈起。



曹髦亲自将嵇康送到了他的家里,这才返回太极殿。



如今大魏境内的僧人倒是不少,甚至有很多都是从西域过来的,往后若是要治理西域,倒是可以用这些人。



平定国内之后,这丝绸之路肯定还是要打通的。



丝绸之路,远远不是跟远处的国家做生意那么简单。



首先,这是科学技术的交流。



历史上很多技术都是在交流与传播之中所形成的,这些技术包括多方面的,例如冶炼技术,数学,医学等等在内的。



很多好东西都是这么传播过去,传播过来的。



另外就是一些重要作物的传播。



有很多经济作物,水果,甚至是一些粮食作物,他都是通过这样的贸易来进行传播的。



当然,除却这文化技术商品上的交流,还有更大的目标,这就得上升到政治领域了。



通过商队,能加强大魏在塞外各地的影响力,加强对西域等地区的掌控力,甚至能跟更加遥远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例如说,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者至东汉洛阳,朝见汉桓帝。



这就是丝绸之路的魅力所在。



而想要如后汉那般组织庞大的商队,重开丝绸之路,就得在西域地区拥有极为强大的掌控力。



大魏在西域的控制力大概是不如后汉的,毕竟大魏建立时日太短,西域那边,除却大贵族,中下层估计都不知道中原的政权已经完成了更迭。



等到自己完成了中原的这些事情后,这些僧人就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了。



刚刚回到了太极殿,曹髦就看到了两篇奏章。



这分别是从巴蜀,以及从吴地那边送来的。



邓艾跟陈泰等人,两个人的做法截然不同。



邓艾这里就是在努力恢复当初诸葛亮时期的水利等事,几個州都是如此,刚刚接到邓艾的奏表时,曹髦都忍不住感慨。



难怪连安世都如此崇敬诸葛亮,看看人家这规划。



邓艾都直接跟着人家的老路子去走就行了,都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然后这小老头就整日驾车来巡逻,日子过的很是悠闲。



可再看吴地这边,那可是相当的热闹。



陈泰与王经那是斗得一个猛烈,他们打的死去活来的,结果最后死的是吴地大族。



在两人疯狂的折腾下,吴地四大家族,除却陆家,都已经被强行迁徙,罪名也是稀奇古怪。



四大家族尚且如此,其余那些就更不用提了。



他们也不是没有反抗,有两个家族打出了孙皓的旗帜,可都没有来得及出城,就被直接干掉了。



这甚至还给了王经借口,王经欲以谋反的罪行来强行牵连其余大族。



陈泰只能死保。



曹髦对此却没有发表任何的看法。



两地的情况不同,治理方式自然也会不一样,不好说谁的更正确。



吴地那情况,就是水利修好了都没用,还是得先除杂草,不然如何耕耘呢?



第11章 威名犹在[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