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影帝只想考证_第0241章 就不该惯着你(求月票)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241章 就不该惯着你(求月票)[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sbiquge.la最快更新!无广告!

幸好,做梦就是做梦。



郝运出去两三天的时间,剧组已经在打包准备撤离了。



“拍完了?”



剧组居然没有发生胶片被烧之类的情况,或者被村霸闯入抢走,然后必须拿钱去赎的桥段。



郝运的第一部戏顺利的不可思议。



甚至连收尾的这部分都不是他负责拍的。



如果不是姜闻的封杀期还没过去,郝运都想在导演栏里填上姜闻的名字。



联合执导。



这样电影光是卖海外版权估计都能收回成本。



再拿点儿奖金,再上映拿点票房。



电影多少都能赚些。



至少在大佬们面前证明自己不赔钱。



“过年回家吗?”姜闻这几天除了把剩下的镜头拍完,还帮郝运查缺补漏补了一些镜头。



“我1月27号进组《血色浪漫》,那是大年初六,我想回去几天。”



郝运肯定是想回去一下的。



自从当了明星,不用像上班族那样固定时间上班,但是能够回家的次数依旧很少。



中秋节的时候都没能回去,春节再不回去就不像话了。



“那就晚点回去,早点过来,别忘了你的电影还要做后期,文艺片倒不用搞特效什么的,但是剪辑依旧是个大活。”



剪辑这东西,一般都是交给专业的剪辑师来完成的,但是导演会在精剪时和剪辑师保持紧密的沟通。



也有懂剪辑的导演亲自操刀的电影。



有时会有“导演剪辑版”出现,这类型的导演对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有强烈的要求,并且具备后期剪辑技术。



这个技术还得包括调色、混音、打包文件等等。



还有一种是全部交于剪辑师的,但是一般国外才有。



那边有的大电影公司是有最终剪辑权的,导演剪完公司可以自行修改不需导演同意,主要看合同是怎么写的。



吴雨申去好莱坞的第一部作品《终极标靶》拍摄时他就没有最终剪辑权,剪辑权是归制片人的,后来因为《换脸》的大火,地拉提高了,才有了最终剪辑权。



姜闻在采访的时候曾经说过——“我觉得电影的成败得有五成决定在剪辑这儿。”



由此可见他对剪辑这一块的重视程度。



“姜蜀黍你到时候有空吗?”郝运觉得头疼,不过也知道这种事情躲不掉,肯定也要学。



只要系统还能奖励他剧本,他早晚都会拍第二部。



而且,随着他在导演这一块出了成绩,就算系统不给他剧本,也会有编剧主动找他合作。



“你管我有没有空,剪辑是一个导演必须参与的事情,你要讲什么故事,想要表达什么思想,都是通过剪辑来完成的。”



姜闻想锤死这個家伙。



就不该惯着你,你是有恃无恐了对吧。



也确实,如果姜闻帮他剪辑,那剪出来的效果肯定不会差。



毕竟他全程参与了这部电影的拍摄。



“现在拍完了,啥时候剪辑呢?也不用特别着急吧。”郝运对电影还没有确切的打算。



因为伱一切的计划,前提都是得送审完成。



嗯……



眼前就有一个反例。



2000年,姜闻把《柜子来了》送到戛纳,拿到了评审团大奖。然而,由于当时电影还没过审,违规参赛,背上了“五年不能担任导演”的处罚。



他倒不是不够耐心,而是本来就知道不可能过审。



有人说姜闻的这部电影拍的柜子不够恶。



但其实他想表达的是另外一种意思。



他和获奖无数、被誉为荒诞现实主义的大师级人物的人大教授、博导阎莲壳是不一样的。



阎莲壳说事情已经过去了,现在的霓虹人和之前的柜子没有关系,你不能把历史的错误归咎到现在人的身上。



所以,他是霓虹人最喜欢的当代华夏作家。



1982年,姜闻在中戏上学时,班上来了一拨霓虹留学生,他们温文尔雅的面貌和电影里的柜子大相径庭,这让他很困惑。



带着这个问题,他听了很多抗战亲历者的讲述,包括后来去霓虹学习,看《菊与刀》之类的人类学、社会学著作,渐渐能把这两类形象重叠到一起。



第0241章 就不该惯着你(求月票)[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