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无意成仙_第21章 山中寻高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章 山中寻高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sbiquge.la最快更新!无广告!

对于广宏法师一案,最为震惊的还是城中的贵人们。



普通老百姓哪与广宏法师有过多少接触,最多去泰安寺上香的时候见过,知晓泰安寺有这么位高僧,可城中那些向往仙佛一道的贵人可多数都与这位高僧交往不浅,不是常请广宏法师来府中喝茶讲经,就是常去泰安寺拜访广宏法师,甚至有了心事也都说与他听。



哪曾想这高僧竟是这般为人。



不过最震惊的还是这位高僧的死。



广宏法师的本领他们是见识过的,掀纸成兵,夜半托梦,还有夜叉护法,加之种种奇妙之术,就是说他是菩萨在世他们也信。可如今却让他们见识到了什么叫做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益州知州名为俞坚白,是昌元二年的榜眼,也是个向往神佛长生之道的人,不过他却与广宏法师少有接触。



不是早知有今日,也不是知晓他心术不正,只是俞知州挑剔,眼光甚高,听说了他与城中别的贵人交往之事,其中不少钱财往来,便实在难以将广宏法师与他心目中真正的高人结合起来。



这种人,自己都不得长生成佛,又怎么可能带他走上长生之道呢?



前段时间听逸都知县讲了广宏法师一案的具体经过,他便对那甜水巷的先生来了兴趣,再将此案捕头叫来,细细问了与那先生有关之事,只觉那小先生虽与自己想象中完全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形象有所出入,却也是世间少见的高人了。



至少远在那广宏法师之上。



于是有了结识拜访之意。



可对于自己心生向往、仰慕之人,无论是修行高人,还是音律大家、丹青妙手之类的,自然要放低态度,不能行身份上的便利。



又听说那小先生喜好清净,可着实让他为难了好久。



终于得知先生常去城北的瓦舍听书,近日又常去杨公屋外听琴,俞知州终于找到了结识的机会——



瓦舍听书他是少有去的,可听琴本是雅好,即使公务繁忙,他也常常约上好友在府中弹琴为乐。杨锦声作为逸州有名的雅乐大家,俞知州自然是去拜访过的,与之有些交情,可以从这里入手。



甚至俞知州都想好了,相遇后若觉得那先生确如罗捕头所说,便可顺势请先生去杨锦声家中做客,介绍他与杨锦声认识,也算投其所好。



“备马。”



“大人,去哪?”



“松庐。”



“好。”



俞知州出门看了看天,甚是满意,便喜滋滋的坐马出行了。



……



今天是个多云的天气。



“秋高气爽,正是外出寻访的好时节啊。”宋游盯着天空,喃喃念道。



外头正是蓝天白云,却不觉得晒,因为此时正好有一朵云遮住了太阳,使得整个世界既不阴沉,又看起来凉快,异常清爽。



这几天应当都是这样的天气。



是外出最好的天气了。



正巧三花娘娘在院子里扑来扑去的捉虫儿,听见声音又没听清,好奇得很。



“你讲什么?”



“我们该出城逛逛了。”



三花猫闻言顿时停下了手上的事,转过身直直的盯着他。



“去哪里?”



“去寻访当地高人名士。”



“去哪里?”



“昨日听罗捕头说,出城往西有一個县叫思远县,思远县新庄有一老鹰山,住着一位奇人,不如我们去拜访他吧?”



“去哪里?”



“出城往西。”



“哦。”



三花猫端坐下来等他。



三花娘娘是知道的,人类比不上猫,出门要麻烦一些。



但也说走就走。



宋游换了那身能给自己带来方便的道袍,别的也没带多少东西,就带了一个包裹,出门买了些干粮装上,就径直出城往西而去。



只一只猫与他同行。



好在有官道可走。



沿着官道翻了不知几座山,反正过了两座桥,从上午走到下午,总算看到了思远县。在县里找了间旅店住下,趁天还没黑,在小小的县城里问了一圈新庄怎么走,老鹰山又怎么找,次日清早便出发了。



路有几十里,亭台三五座,烟村十余家。



新庄是个很美的地方。



身后千仞高山,白云深深,村中小河蜿蜒,流水潺潺,间间民屋又被烟雾朦胧,翻山而来时,入眼的如画中的风景。



该是奇人居住的地方。



又在村中一问,便向村尾行去。



“好远。”



宋游不由有些感叹。



这个年代访友访人真是困难,难怪能留下那么多优秀的离别诗。



又听见三花娘娘在身后小声学他讲话,似是也觉得山水太长了,宋游不由扭头,出声问道:“三花娘娘走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



“是来上香的人家里。”



“那也不远。”



“没有这里远。”



“要是我们有一匹骡马就好了。”



第21章 山中寻高人[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